西吉县闽宁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取得丰硕成果
| 招商动态 |2016-09-19
对口扶贫,精准扶贫,伟大的战略
自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东西对口扶贫协作重大战略决策以来,福建省委、政府,莆田市委、政府及涵江区、荔城区、城厢区、秀屿区区委、政府严格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方针,紧紧围绕两省区、两县区确定的协作内容和我县中心工作,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抓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相互促进的帮扶机制,为我县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20年来,福建省委、政府和莆田市委、政府及涵江区、荔城区、城厢区、秀屿区区委、政府在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帮扶、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先后投入各类资金11725.79万元(其中:闽宁(省级)协作发展资金5601.8万元,对口帮扶资金(挂职干部)4934.19万元,社会捐款1189.8万元),各类物资折款5212.4万元,派遣挂职干部9批15人,实施各类扶贫项目139个,有效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主导产业成形和快速发展,使6.2万户24.1万人直接受益。
建县71年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对口协作工业项目宁夏(西吉)闽宁产业园的落地和建设发展,实现了东部发达地区技术、资金优势与我县优势资源的互补,加快了“输血”到“造血”式扶贫协作的转变。20年来,莆田赴西吉历届挂职干部 成功签约项目33个,招商引资总投资额143.8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9.27亿元。
(一)注重民生、加强协作,落实帮扶措施。20年来,福建省对口帮扶县(区)立足我县资源优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支持我县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强两地交流,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累计援建高标准机修梯田1.7万亩;建设村道15公里;硬化井窖集水场40处,修建贮水池5座,有效改善了1100多人和650多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问题;建成了闽宁村、兴隆秀屿移民新村、平峰新农村,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扶持优势特色产业,着力增加农民收入。先后援建了西吉县马铃薯科技示范园区和新营、将台马铃薯信息中心,累计扶持特色种植产业13.1万亩,有效地推动了我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步伐;扶持建成养牛示范园区1处、科技养牛示范点6处,种草10万亩,发展养牛、养羊1.5万头(只),有效拉动了我县草畜产业发展;援建了西吉县劳务培训中心,举办培训班60期,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10.7万人(次),接受西吉籍劳务人员22293人,累计创劳务收入48239.9万元;依托震湖乡发展珍珠鸡、黑山羊、小杂粮等产业优势,在震湖乡援建了“固原市西吉县闽宁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目前入园企业16家,解决就业岗位530多个,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对偏城乡马铃薯交易市场、兴平乡综合农贸市场、王民乡马铃薯储藏中心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解决马铃薯流通和销售渠道狭窄等问题,进一步推动马铃薯产业优化升级和推进西吉县马铃薯主粮化进程;支持宁夏华林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将台乡西坪村冷凉蔬菜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续建项目,扩大越夏番茄、西兰花为主的蔬菜作物种植规模,进一步巩固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华林模式”,解决当地农民就业、增收。扶持西吉旺泉食品厂年生产1.2万吨芹菜汁生产线项目,切实解决芹菜销售难问题;重点扶持了震湖乡义丰养殖专业合作社黑山羊种羊繁育场建设项目、马莲乡四丰绿源家庭千头肉牛养殖园区项目和万只珍珠鸡孵化养殖园区建设项目,并对白崖乡、硝河乡、红耀乡等乡镇的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实体进行了大力扶持,进一步提高了标准化、科学化的种植、饲养管理水平,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三是扶持教育事业,着力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先后援建了西吉中学教学楼、西吉县教师培训中心和偏城城厢希望小学、火石寨小川希望小学等20所小学,选派51名优秀教师来我县挂职,实施闽宁万名失学儿童救助工程,资助贫困学生5936人,促进了我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积极发挥银川莆田商会作用,组织发动莆田在宁企业家积极投资助学,共筹集捐款328万元,建立闽宁莆田希望小学。目前,已建设完成教学综合楼、学生宿舍楼及食堂。
四是扶持医疗卫生事业,着力提升城乡医疗水平。先后援建卫生院(室)51所(村卫生室50所、乡卫生院1所),援助医疗设备13万元,派出4批医疗队24名专家来西吉县医院开展义诊义教活动;西吉县医院先后派出3批36名医疗技术人员赴福建考察学习,大大提升了我县的医疗水平。宁夏吉德儿童福利院(河仁西吉县儿童福利院,概算总投资1752.33万元, 其中:河仁慈善基金会捐助1000万元,自治区财政安排500万元)已完成主体工程。引进的闽宁友好医院正在规划建设中。
五是开展科技文化扶贫,着力丰富贫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针对我县农村科学技术应用落后及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的现状,积极开展科技扶贫、文化扶贫。先后投资援建村级科技文化活动中心13处、劳务培训中心1处,并配套了桌椅、电视等设施;为1780贫困户捐赠电视1780台,改善和丰富了项目区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
六是扶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服务水平。2003年以来,先后援建西涵路、莆田路、永清湖公园、东入口休闲广场、秀屿广场、迎宾大道等基础设施,极大地改善了县城基础条件,县城服务功能明显增强,提升了县城品位。扶持吉强镇龙王坝村旅游扶贫项目,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兴隆镇单家集村、硝河乡硝河村文化广场、特色街区亮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建设,进一步强化产业支撑、提升贫困村综合服务功能。在偏城乡曹垴村修建“闽宁路”3公里,有效解决了当地近1000多名群众行路难问题,受到了当地群众良好的赞誉。助力马莲乡南川村党支部阵地建设,维修村部围墙、硬化院落1500平方米,新建公厕1所,为南川村党组织开展活动、联系群众、发挥作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兴隆镇、震湖乡、新营乡等4个乡镇7个村配套篮球架3副,室外乒乓球台3副、健身路径2套,进一步保障了部分贫困村广大村民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和健身需求。
七是开展干部互访交流,着力更新思想观念。建立了双方每年互派干部挂职锻炼机制,莆田市先后选派卓金贤、林珍发、柯加水等9批15人到我县挂职锻炼,派遣168名县处级以上干部到西吉考察学习,我县先后选派领导干部28人到莆田市挂职锻炼。通过挂职锻炼、考察学习,使干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同时也加深了双方深厚感情。
(二)突出重点,构建平台,转变帮扶方式。2008年以来,先后引进宁夏华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帝豪广场项目、万家和购物广场项目和宁夏吉德慈善产业园,开创了“造血式”扶贫协作新机制。
一是创造并推广了华林模式。近年来,宁夏华林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先后在吉强镇、兴隆镇、将台乡、硝河乡流转土地10000亩,建立生产基地8个和育苗基地1个。主要生产西红柿、西兰花、西芹、甘蓝、辣椒等各种冷凉蔬菜,解决我县5000多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产品畅销上海、沈阳、广州、深圳等20多个大中城市,逐步形成了“公司+土地合作社+农户+基地+物流+市场”为一体的“华林模式”。
二是着力推进闽宁产业园区建设。不断加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了园区服务功能,为入园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015年,园区实现工业产值3.43亿元,增加值0.93亿元,完成投资1.38亿元,入园企业达到15家,11家企业已全部建成投产,有效解决就业1100人。新建标准化厂房5栋1.28万平方米。重点扶持了宁夏国圣食品有限公司韧性营养早餐饼干包装线建设项目、宁夏鸿威电子有限公司年产1000万台电子计算器项目和宁夏华晟塑业有限公司全生物降解塑料新材料薄膜等项目。汇丰天塑业、鸿威电子、马兰刺绣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国圣食品、旺泉食品的转型升级对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产业支撑明显增强,勇兴三粉、五瓣兰胡麻油和三金新型建材企业的进驻进一步推动了产业集聚。